马蜂蛰了肿了抹什么药?像这样处理,不但能止痛,还能快速消肿!

来源:酷蜜蜂作者:黔子夜时间:2020-08-24 19:10:32

马蜂是胡蜂科上万种群居昆虫的统称,毒性强弱因马蜂的种类不同而大不相同,例如小型马蜂的毒性比蜜蜂强不了多少,被金环胡蜂等剧毒马蜂蛰则可能是致命的,下面小编就科普一下马蜂蛰了肿了抹什么药吧!

马蜂

一、中毒反应

马蜂蛰后被蛰处立即会出现疼痛,几分钟后被蛰处开始红肿、瘙痒并逐渐向四周蔓延,其中被小型马蜂蛰不便进行特殊的处理,一般只需要1~3天便能自愈,但若被大型马蜂蛰则是非常危险的,严重时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、急性肾衰竭、过敏性休克甚至致人死亡。

马蜂

二、清洗伤口

马蜂的毒针不像蜜蜂那样有小倒钩,因此蛰人后一般不会将毒针留在被蛰者皮肤上,同时马蜂的毒液呈弱碱性,用食醋等弱酸性溶液清洗伤口能中和毒性,这一点和被蜜蜂蛰的处理也截然不同,原因是蜜蜂的毒液是呈弱酸性的,清洗伤口要用苏打水等弱碱性溶液。

马蜂

三、涂抹药物

马蜂蛰了及时涂抹药物可快速消肿止痛,例如云南白药、南通蛇药、红花油或万花油等,若没有这些药物也可找些半边莲、马齿苋或紫花地丁等中草药捣烂后敷在被蛰处,若被蛰严重或有过敏反应则要立即前往医院就医,事实上几乎每年都有马蜂蛰人致死的报道。

马蜂

四、谨防过敏

马蜂毒液中含有大量的过敏原,例如蜂毒肽、透明质酸酶、磷脂酶等,过敏体质人群被马蜂蛰后可能发生过敏反应,轻者出现皮肤潮红、瘙痒、恶心、呕吐等不适,严重时出现气喘、呼吸困难、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,事实上蜂毒引发的过敏往往比蜂毒本身更危险。

马蜂

五、注意事项

1、马蜂的毒针上没有小倒钩,因此被马蜂蛰后一般找不到毒针,但也可能发生毒针折断在皮肤上的情况。

2、马蜂的毒液时呈弱碱性的,因此被马蜂蛰后要用食醋等弱酸性溶液冲洗,这一点和被蜜蜂蛰截然不同。

3、马蜂的毒液中含有过敏原,因此被马蜂蛰后一定要谨防发生过敏,事实上蜂毒过敏往往比蜂毒更危险。

相关推荐
女人吃蜂王浆的年龄,建议25岁以上,过早吃蜂王浆对健康不利!
蜂王浆和蜂蜜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蜂产品,其中蜂蜜是蜜蜂采集植物花蜜并经反复酿制成的,而蜂王浆则是蜂群中青年工蜂咽头腺分泌的,但不管是蜂蜜还是蜂王浆都是天然营养食品,下面小编就简单科普一
养蜂为什么要换蜂王?看完这几个原因,你就知道换王有多重要了!
养蜂人都知道蜂王是蜂群中最重要的成员,不但直接关系着整个蜂群的生死存亡,而且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蜂群的发展状态,因此有经验的蜂农都会定期更换或不定期的蜂王,然而有些新手不明白为什么要换
牛角蜂怎么消灭才安全?试试这4种方法,轻松就能消灭牛角蜂!
牛角蜂并不是蜂类正式的学名,而是民间对某些大型马蜂的俗称,特征是触角形似牛角状并因此得名,被牛角蜂蛰后轻者将疼痛难忍,严重时可引起急性肾衰竭、过敏性休克甚至致人死亡,下面小编就科普
蜂蜜水的正确喝法及最佳时间,不能空腹饮用,亦不能过量饮用!
蜂蜜水是蜂蜜最简单且最普遍的喝法,只需将蜂蜜用适量温开水冲匀即可饮用,亦可搭配牛奶、柠檬、山楂等做成各式各样的蜂蜜水,经常喝蜂蜜水有润肠通便、缓解疲劳、美容养颜等功效,下面小编就科
女性吃蜂王浆的最佳时间,建议尽量空腹食用,但不能过量食用!
蜂王浆是工蜂分泌的乳状物并因是蜂王终身的食物而得名,事实上蜂王也正因始终以蜂王浆为食而能完成生殖系统发育,同时蜂王也拥有比普通工蜂更短的发育周期和更长的寿命,下面小编就简单的科普一
蜂蜜放了五年还能吃吗?要看有没有变质,若已变质不建议再食用!
蜂蜜是蜜蜂采集植物花蜜酿制而成的,自古以来便是备受人们青睐的天然营养食品,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喝蜂蜜水的习惯,但买回来的蜂蜜放着放着可能就放忘记了,下面小编就科普一下蜂蜜放了五年还能
蜂蜜结晶好还是不结晶好?没有定论,但完全不能结晶肯定是假蜜!
结晶是所有自然成熟蜜固有的一种物理特性,简而言之自然成熟蜜在一定条件下都能结晶,事实上目前为止都尚未发现完全不能结晶的蜂蜜,若蜂蜜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结晶则肯定是假的,下面小编就简单科
蛋清蜂蜜面膜怎么做?不但做法简单,而且还有显著的美容功效!
蜂蜜不但是营养丰富的纯天然滋补品,而且还是历史悠久且效果显著的美容剂,事实上直接用蜂蜜涂抹就有很好的美容效果,但具体应用时往往会搭配些其他材料,例如搭配鸡蛋清可做成蛋清蜂蜜面膜,下
荆条蜜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?经常喝些荆条蜜,这5个好处跑不掉!
荆条蜜是蜜蜂采集荆条花蜜酿制成的,不但是我国大宗蜜源中每年最稳收的蜜种,更与槐花蜜、荔枝蜜、枣花蜜并称四大名蜜,产地集中在东北、华北、西北及西南等地,下面小编就简单科普一下荆条蜜的
世界上最毒的蜂排名,尤其是前三种蜂,经常有蜇人致死的报道!
蜂是细腰亚目除蚂蚁外昆虫的统称,典型特征是腹部末端有连接着毒腺的螯针,遇到不友善的惊扰时便会群起而攻之,轻者被蜇处红肿、瘙痒、疼痛难忍,严重时可引发急性肾衰竭、休克甚至致人死亡,下
热点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