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季发芽后的管理方法,出现盲芽需除去小芽

来源:酷蜜蜂作者:原野时间:2023-12-08 13:29:53

正常管理:按照平时的养护方法进行浇水、晒光。

芽的状态:植株长出盲芽时,摘除小芽(用手指同时捏紧2个小芽,从根部摘除),保留长势好的芽。

摘除枝条:当盲芽长成枝条状后,捏住枝条使其底部弯曲,再从底部折下。

假活现象:扦插的月季生根后,将它单独移栽到花盆中,经过15天左右追施肥,然后再进行正常管理。

月季发芽后的管理方法,出现盲芽需除去小芽

一、月季发芽后的管理方法

1、正常管理

月季发芽后可以和平时一样正常管理,浇水和光照都一如往常即可。由于月季扦插的时候,温度和湿度都达到了一定的条件,自身的代谢活动剧烈,就会出现先发芽不长根的状态。这是正常的现象,是消耗自身养分生长叶芽的。

月季发芽后的管理方法,出现盲芽需除去小芽

2、芽的状态

当月季出现盲芽并且长得比较小的时候,要除去小芽,保留生长比较好的芽,这样可以使养分集中,不会分布到植株的各个部位,使剩下的生长健壮的芽长势更好。可以同时摘取两个小芽,用手指捏紧芽从根部摘除。

月季发芽后的管理方法,出现盲芽需除去小芽

3、摘除枝条

如果盲芽已经长大,长成了枝条的样子,这个时候可以比较清晰地分辨出要保留的芽和要除去的芽,这是最好的处理办法。可以用手捏住枝条使枝条的底部弯曲,从底部完全折下。去掉枝条后,红色的有花蕾的新芽依然留在上面,这样可以使养分更加集中。

月季发芽后的管理方法,出现盲芽需除去小芽

4、假活现象

扦插的月季出芽是假活现象,首先要确定月季是否已经生根,如果已经生根发芽,而且根部比较健壮,就可以进行移栽。每个单体单独使用一个花盆,保证它有足够的生长空间。缓苗半个月左右就可以施用薄肥,其它正常管理即可。

月季发芽后的管理方法,出现盲芽需除去小芽

二、月季嫁接苗几年退化

1、月季嫁接苗通常经过2-3年后就会逐渐退化。

2、嫁接后的月季苗在前1-2年的生长速度比较快,此时它的生长速度是扦插苗的2-3倍,但当它生长到第3年左右之后就会开始老化,此时其生长速度和活力都会下降。

相关推荐
月季花苞发黄掉落是怎么回事,可能是环境阴暗、水分或光照不足等导致
环境阴暗、水分不够、光照不足、修剪不当等原因会导致月季花苞发黄掉落。环境阴暗:月季的生长适温为18-20℃,在此温度条件下可以开出大量颜色鲜艳的花朵,如果长期在阴暗、温度较低的地方
入冬后可以移栽月季吗,不建议在入冬后移栽月季
入冬后不可以移栽月季。移栽后的月季很脆弱,而冬季气温低,这会导致它的成活率大大下降。月季适合在4-5月份移栽,此时气温适宜,且正值月季的生长旺季,栽种后能提高成活率。移栽时要使用疏
月季黑斑的去除方法,需立刻修剪掉枝叶上带有黑斑的叶片
使用消毒后的剪刀,将月季上长有黑斑的叶片剪去并集中进行焚毁。当发现月季患上黑斑病后,尽快停止浇水、施肥,然后将盆栽转移至通风良好的向阳处养护。月季日常管理期间,环境温度控制在25℃
月季和玫瑰有什么区别,叶片、花朵、花茎均不同
花朵不同:月季花的花色丰富,花期长,一年可多次开花,玫瑰的花瓣没有月季的大,花期是春末夏初,常见的花色有白色、粉色、紫色。叶子不同:月季花枝叶无绒毛,叶片颜色深,叶子边缘有锯齿,玫
藤本月季的修剪方法,可在换盆、花前、花后进行修剪
换盆修剪:剪掉细弱枝、病虫枝和衰老枝以及老根上的死根和病根,剪平之后再上盆进行栽种。花前修剪:在花前适当的进行修剪,疏剪一些过密和交叉的枝条,将顶端的枝芽短截处理。日常修剪:剪短过
月季花苞变黄脱落的原因,可能是浇水过多或施肥过少导致的
浇水过多、施肥过少、光照不足、长势过旺等均可能导致月季花苞变黄脱落。浇水过多:及时脱盆,并将腐烂根系部分剪去,消毒后重新上盆。施肥过少:开花前,每月追施1-2次磷钾肥(埋施于花盆边
月季长白霉用什么药,喷洒国光英纳或国光三唑酮药剂效果好
治疗:月季长白霉可能是患上了白粉病,可使用国光英纳或国光三唑酮进行治疗,一般每7-10天喷洒一次,连用3-4次,同时及时剪去发病枝叶。待植株恢复正常后,每20-30天喷施一次多菌灵
爬藤月季花的养殖方法,最好选择地栽
种植地点:空旷和较高的墙边适合种植爬藤月季花,同时种植环境要具备良好的光照条件。土壤肥沃:按照腐叶土:草炭土:砾石=4:4:2的比例混配成栽培基质。光温条件:让爬藤月季吸收足够的光
月季树价格多少钱一棵?
月季是我国传统的观赏花卉,别称月月红、月月花、四季花等,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蔷薇科、蔷薇属常绿或半常绿低矮灌木,原产于中国,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,下面来看一看月季树价格多少钱一棵吧!
月季洗根后怎么养根,选择呈微酸性的肥沃砂质土壤
适宜土壤:按照园土:腐叶土:砻糠灰=5:3:2的比例混配成养殖基质,并掺入有机肥。合理浇水:按照“见干见湿,不干不浇,浇则浇透”的原则为月季提供水分,不可出现积水。适宜温度:将养殖
热点阅读